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篇

更新时间:2025-10-12 21:59:33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最近,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之前看过一遍,但再次观看的时候,还是颇有感触,感觉心灵又一次受到触动,这次触动我的,是兰彻和他们“三个白痴”那追寻自由的勇气。整部电影采用的是插叙的手法,10年后寻找兰彻之旅和10年前学皇家工程学院穿插着拍摄。虽然它的定位是喜剧,但是给我感觉充满了生命力。虽然感觉拍摄时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成熟,但是感觉拥有很强的活力。故事从我个人的角度概括起来,应该可以描述成三个人的人生——关于学习、友情、亲情和事业。

一、先说学习。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基调,就是强烈批判死板的填鸭式教育。电影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是大部分墨守成规,被填鸭式教育禁锢了思想的学生,典型代表就是沉默者,他学习的目的不是因兴趣,而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房子等等,学习的方式就是以课本为主,而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最后必然成为一些没有思想的工作机器。而另一方,是兰彻以及最终选择自杀的乔伊,他们的学习没有功利性,因为感兴趣,因为爱好,所以学习。他们善于主动思考,善于动手,没有被课本束缚思想。影片的结局也表明这一类人才是最终真正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但影片中也有几个悲剧,乔伊的自杀,莱俱的跳楼,以及病毒儿子的自杀,这也反映了电影对填鸭式教育的强烈谴责。

二、再说说友情和亲情。电影中处处流露出“三个白痴”间的友情,以及“三个白痴”家庭中的亲情,和病毒家庭中的亲情。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令我记忆深刻的台词。兰彻:“朋友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胸部。”(财富,沉默者的演讲稿上财富一词被兰彻偷换成胸部)兰彻:“我们可以有很多考试··但爸爸只有一个。”(都留下来陪莱俱的爸爸)这是男人间的感情,两肋插刀,感性而不做作。“尊敬的阁下,您太伟大了,请接受我们谦卑的供奉。”这句话多次出现,每次都是很搞笑的场景,按这样的道理我是不会印象如此深刻的,但是有一个镜头让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莱俱和法涵获得了梦想,完了像兰彻表达谢意?或者他们之间根本不用谢谢?但是这句话最真挚的。

三、最后再谈谈事业。我们中间很多的人迫于生活、迫于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名与利。没有什么好讨伐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更值得、更有利、更愿意的人生,我们没有什么好肯定以及否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珍重的永远不要放弃你自己的原则,不然等到时过境迁之时,虽然你不会后悔,但是你会有遗憾。人生中遗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一些遗憾又何乐而不为呢?法涵喜爱摄影,却因为爸爸的要求,选择了工程学,并且最终在差一年就可以满足学业的时候选择了放弃,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事业,不为艺,不为人类,但且为了自己的心。莱俱迫于家庭压力,选择了工程师,但他也因此对人生产生了畏惧之心,最终在兰彻的帮助下克服了心里障碍,并成功得到了自己的工作。“断了两条腿才让我能真正站立起来,获得这种态度很不容易,我不改变。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

整部电影虽然充满浪漫情节,但也是在告诉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追寻自己的兴趣,我们才有拼搏的动力,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生活是个严格的训练场,要想真得活出自己,要先过这个巨大的考试,你能否承受得了人世间的常规法则对你的审视?在你内心的追求与现实有明显的冲突时,你是否还能站着面对一切?当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当你的生活还不知飘向处,当你也在茫茫一片中寻找自己的方向,别人对你信奉的观点频频摇头时;你还能坚持对自己说“All is well!”吗?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己说:“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对印度电影更多耿耿于怀他们的爱情悲剧和歌舞煽情片,想不到的是事隔多年,印度电影有了质的飞跃,更多关注现状,关注人生,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电影奉献了个理想人物兰乔,他不是傻瓜,他应该是励志英雄,他的存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对于社会等级制度比较严谨的印度来说。

首先肯定的是该片故事情节很流畅,而且很值得玩味,我觉得人家这样的编剧比好莱坞都靠谱,“消音器”与三个傻瓜立誓10年后看谁发展最棒,十年之约之前表现的是一群奋发图强的皇家理工学院大学生如何与院长““病毒””斗体制,十年之后物是人非,想不到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人生。

显然影片命题为《三个傻瓜》是采用反讽手法,其实傻瓜不傻,他们不媚俗,不按部就班的安排人生,他们的口号就是拯救自我,实现自己最快乐的人生价值。影片对兰乔这个角色设计相当的精妙,大家一直以为兰乔是大富豪的儿子,当法兰拉杜找到真正的兰乔时,原来假兰乔的真实身份才揭开。当大家以为假兰乔沦落为一个老师有些诧异时,想不到的惊喜再次发生,原来这个假兰乔就是“消音器”要找的科学家望杜。如此精妙的编剧真的很不一般,而且如此安排很合乎印度实情。一个热爱读书的富人家的园丁之子,是谁也想不到他会为别人冒名读书,而且成功毕业改变了别人眼里低贱的人生。

电影通过很多情节详实的解读兰乔的“傻瓜”哲学,当然他选择挑战的对象就是一心指望自己儿子考上皇家理工学院却逼死自己儿子的院长”病毒”,院长要求儿子考上皇家理工学院成为显赫的工程师,但自己的儿子却希望成为作家,只有以死来违抗父命。“儿子成为工程师,女儿成为医生”似乎是印度最美好的望子成龙心愿。兰乔反对死读书,更反对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通过自己的鼓励成就了法兰的摄影梦想,而拉杜也丢掉家庭包袱没有再选择跳楼成功面试成为大企业职员,而兰乔自己虽然丢掉了那个假名,但他拥有了自己真正的人生和事业,还拥有”病毒”女儿的爱情。

影片精彩细节很多,新生见面的脱裤子游戏,兰乔电学长老二,课堂戏弄院长”病毒”,婚礼偷吃食物,挑拨碧雅离开标价男和碧雅用摩托车载拉杜病重老爸上医院,整蛊消音器査图尔的演讲稿,亲自组织学生发电为”病毒”大女儿接生,这些桥段很有想象力,当然也不乏幽默喜剧感,这些桥段充分表现兰乔这个人物非常规的一面,可能说他傻是因为他的叛逆,其实这种叛逆正是一种自我革新的精神,发明四百多项科技不正说明他独到创新精神的可贵吗?

当然影片也非常浓墨重彩三个傻子之间的超友谊,兰乔对病重的拉杜发出生命的呼唤,教会他减压,叫他勇敢面试,兰乔的帮忙投递给著名摄影师当助手的信成功回复,法兰也同样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兰乔的积极反常规的精神是其中二傻子膜拜的神。当然不会因为时间名利地位的改变友谊被撕裂,相反兰乔一直在默默的关注他们。当然二傻子也懂得回报,是他们挽救了兰乔的爱情。毫无疑问,这不一般的励志故事很鼓舞人心,当然对每个人如何懂得回报如何懂得去享受生活和工作势必带来非常强烈的冲击力,这也许是全世界人民无法迁就和实现的美梦。

……此处隐藏3423个字……部电影让人感叹的地方太多,我也就取各人身上的一两件事说说我的看法。

对于法汉,他从小便被父亲报以深切的期望,父亲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顶尖工程师,从而忽视他的个人爱好,法汉便是在这种期望中考上了帝国理工学院。但是,他却只能将自己的梦想埋藏心底,将写好的信收在书包里几年都不敢寄出去,只因为他害怕被父亲责备。他活在对父亲的恐惧中,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知道后来他被说服,真心的和父亲做了一次交流,才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没错,有时候,我们害怕选择,害怕面对,我们愤怒,只是因为我们恐惧,只要我们能抛开那种恐惧,只需要一点点勇气,我们就能把自己的生活转个身,不必活在恐惧和伪装里,而是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梦想。

拉朱,一个典型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解决家庭的困窘努力学习,考上了最好的学校,而在学校里,他看到的还是永无止境的竞争,还是家庭的困顿,他陷入了恐慌。当他被勒令退学的时候,不知所措的他,选择了跳楼,所幸他没有死。也就是这一番先死后生,让他重新进行了思考,最终获得了一种坦然的心态,坦然的面对生活与压力。生活、工作、学习,到处都有压力,我们必须学会坦然的面对,如果一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选择轻生,那么,生活就不叫生活了,因为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我们战胜挫折的过程。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有一种坦然之心,正如拉朱所说:“你们保留这份工作,我保留我的态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

彬儒教授,怎么说呢,应该算是反派角色吧,虽然他在开学的时候说的那段话是教条式的,但确实很有意义:“杜鹃从来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他深知竞争的重要性。要想超越别人,我们也必须有一种竞争意识,只有竞争才能让人奋进,只有竞争才能让人思考。

还有一个人我不得不提,那就是冯苏旺度,或许叫他兰彻更让人接受。虽然他只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但他从小热爱学习,与众不同的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这其中固然有智力因素,但是我认为对学习的那种热爱才最重要,身在帝国理学院,工程就是他的激情。同样,我们如果也能将学习化作一种热情,而不是应付,那样我们的成绩也同样可以倍儿棒,不用为能否及格而忧心忡忡。他将所学的东西用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东西,最后还用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挽救了一个小生命,其实我们也都可以做成这样的东西,拥有自己的发明,可是中国高校的这种教学体制,这我就不多加评论了。

兰彻的身上优点很多,重情重义、信守承诺、思维活跃等等,但是他的一句“Aalizzwell(一切皆好)”才最让人感动,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无论遇到什么风风雨雨、艰难险阻,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心中默念一句一切皆好,有时候甚至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没错,Aalizz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

这是一部关乎教育的电影,影片中对于教育的质疑和批判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片中的很多场景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又别开生面。最近,又重新看了遍这部电影,发现这部影片不单单能够给人教育意义,在生活中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不知不觉做社工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的过程中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反思和怀疑。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在很多时候,尤其是看不到服务成效时,不免会怀疑我做的这些是有意义的吗?我这样做是合适的吗?我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吗?我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了……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质疑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们在社工之路上也有迷惑和不解。再看《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只是看到了教育问题,从社工的视角出发也有很多启示。

学以致用。剧中开头一个很经典的片段——兰彻戏弄了欺负新生的学长,戏弄的手段却是大家都学过的。法函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从头到尾,影片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兰彻的学以致用。兰彻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学科,我们学了很多个理论,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运用了多少呢?在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中,我们是否是理论在指导实践呢?看到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感触很深,我们都知道“人在情境中”,却不能很好把这一理念运用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理论和方法技巧不是目标,学会把社工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社工不断地学习不是为了应用,那么学习还能促进成长吗?热爱工作。影片中兰彻是老师眼中的另类,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考试却拿了第一名。“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兰彻和法函的这段对话引人深思。虽然影片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正向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选择专业和行业时我们却很难做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选择社工行业的理由有很多,我学了很多年这个专业;我想不出社工之外更适合我的工作;其它工作竞争激烈,自己不够优秀,而目前社工行业正缺人;我想暂时做这个工作,以后遇到合适的再换行业……发自肺腑地说“我喜欢社工,我就想做社工”的人毕竟是少数。在社工这条路上,不禁会问自己的心: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吗?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我想要的吗?社工路上的怀疑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我想说的是如果选择从事社工,哪怕是短暂的,那么热爱它,做好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持续的热情,才能支撑我们化解困境。就像法函最后对父亲说:“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大胆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做一名社工又会怎么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少一点,车子要不要都行,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培养心态。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兰彻的口头禅:All is well。“这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做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项目以来,见过很多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有时家访回来情绪是低落的,不知道自己能给服务对象带来什么;有时面临各种文案的整理,状态是狂躁的;有时家长对于社工的完全依赖让社工无力……做社工的过程中不是只有欢乐,同时也有忧愁,社工不是万能的,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我们要学会及时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做好社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今天的积淀与反思促进我们更好地成长,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初衷!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