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09:05:34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1

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2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3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本堂课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时而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的。

2.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4.整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4

《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贯穿着一二三三个年级的学习,但是认识时间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学期我教授的二年级,这两个星期我们都在讲认识时间这个知识,在一年级学生简单认识了又粗又短走的慢的时针和又细又长走的快的分针,还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还学习了怎样读整时以及整时之间的加减。那么二年级我们更进一步观察了中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一大格有5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个就是5分钟,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走了一个小时,也就是1小时等于60分钟;分针走半圈也就是走了30分钟,即半个小时,也就是半时等于30分;也渗透了一刻就是15分钟。还学习了怎样读几时几分以及过5分钟,过一刻是几时几分等等。我们最后还学习了,利用我们学习的时间来判断在哪个时间做这件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用了多长时间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

1、1时等于60分的形成过程不是太好理解,比如说:分针转一圈转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个小时,即1时等于60分。分针走一大格走了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 走了1分钟这几个知识点容易混。

2、读时间的时候容易易错,有的孩子分不清时针和分针,把时读成分,把分读成时;有的孩子把分读不准指向1就读1分;有些孩子当到9时55分的时候时针读不准确,不知道是该读9时55分还是10时55分;有一部分孩子一年级学过的整时跟我们现在学的都弄混了把9时整读成9时60分。

3、判断这件事情可能是在哪个时间做的,选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读题,导致读出的信息不完整,做题时也考虑的不全面。

4、过5分,过10分,过一刻之后是几时几分这类问题也有一部分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等等

应对措施:准备罗列出来哪个孩子,哪一部分掌握的不好,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讲解,集体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把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好。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5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 ……此处隐藏3596个字……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切磋、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教师把交流、讨论、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齐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知识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历了一个解剖自己、对知识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说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也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习越辩越成功。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9

任教以来我多次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在这个年级的教学中,认识时间的教学我一直感到很难教,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节内容提到“五一”假前教,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认识时间,让家长加以实践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本节课,我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今天芳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它是谁?激发兴趣,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复习引入,对知识起到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原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很轻松地认识了钟面,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以及1小时等于60分等概念。

认识时间重点认12个大格和每个大格里的5个小格,课件一大格一大格地演示,这为认识分针指数作了铺垫。认识分针指到各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因为他们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大格一个大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由于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我通过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掌握当分针指数时的时间并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究交流的时间。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

1、由于本课知识点多的缘故,我总怕后面的练习完不成,因此又是我讲的多。有些学生还是没有理解。

2、学生对于五格五格数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填写或是在教学中进行游戏5,11,15,20……60,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太少。

改进措施:

让学生每人带一个时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面,掌握分针在任意数字的认识,对学困生要进一步细心辅导。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10

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

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好多的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理解的只是少数,课堂上总体来说有些乱。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罗嗦,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11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其实本单元分了3个层次:第一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最后的学习效果来看,还是掌握的很不好。首先,最基础的认钟面上几时几分,有部分同学长、短针都会看错。第二、对于几时55分这样的时间,很多学生会读错。第三、电子表的几时零几分的表示方法,很多同学会漏掉0。第四、安排生活中的时间,有些同学时间观念差,安排很不合理。

应让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多去积累经验,否则时间的认识只能是空的。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